邮报社评 从澳洲勋章华人获得者履历看主流价值观
邮报社评 从澳洲勋章华人获得者履历看主流价值观
悉尼邮报评论员 萧十一狼
一年一度的澳大利亚勋章(The Order of Australia)颁奖,今日揭晓,华人获奖人数创纪录达到13人。虽不能就此断定华人在澳地位得到提升(在1214人得奖者中,13人零头都不到),但至少意味着在澳华人于为社会贡献方面在做不懈的努力,也逐渐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可。
不妨稍作回顾一下。
2016年的获奖名单,有墨尔本翻译专家秦潞山(Lushan Charles Qin)及致力教育与多元文化发展的何柯水凤(Chooi Hon Ho)等。
秦璐山教授凭借其无与伦比的口译与笔译能力在国际关系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并因此被授予OAM勋章。时年50岁的秦潞山来自云南,1991年与家人移民澳大利亚。他从事翻译工作二十多年,期间曾多次担任澳、中、美等国家政要的翻译,其优异的表现备受赞誉,也被外界称为“澳大利亚华裔同声传译第一人”。此外,秦潞山也是出现在澳大利亚国会的第一位中英同传译员,曾见证澳中自贸协定等多项重要双边协议的签订。
而同样来自维州的何柯水凤,因竭诚服务于维州华人社区及其在高等教育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而被授予OAM勋章。今年73岁的何柯水凤来自马来西亚的吉隆坡,祖籍广东潮汕,于1976年来澳。她一直致力于在社区传承中华文化以及积极参与并推动澳大利亚社区多元文化的发展,是维州中华协会的创会会员,也是维州中华协会的第一位女会长。
2017年的获奖名单,有7名获得OAM勋章的华人名字十分耀眼。他们分别是新州福建会馆会长洪永裕、知名学者丁兆璋、慈善组织领袖黄少航、澳亚社区领袖龙永雄、投身传教事业的Edward Pakchung,以及维州SBS普通话节目制作人胡玫和昆州侨领邱耀荣。
其中丁兆璋任悉尼大学无线网络通讯及电缆技术主任,凭借出色的学术成绩以及对澳中交流的贡献获得勋章;龙永雄时推动华人社区及文化在澳洲的影响力,为表彰其做出的贡献,授予其勋章;
胡玫则是当年唯一一名获勋的华人女性,在媒体、女性及多元化事业上做出贡献。
2018年的获奖名单,也有多名华人入选。越南华裔化学家汤华燊(Prof San Thang),更获得最高荣誉的AC勋章。他在1986年,加入澳大利亚首屈一指的澳大利亚科学院(CSIRO),用十余年时间研发出世界顶尖的塑料及聚合物技术RAFT,获诺贝尔奖提名,连澳大利亚货币上的塑料也是其科研技术的广泛应用之一。
历史学家王赓武是世界公认的海外华人研究最高权威,他不单是香港大学前校长,更获新加坡前总统纳丹(S. R. Nathan)称为“新加坡国宝级学者”。
获颁AO勋章的王赓武时年88岁,他兼具了中国儒生和英国绅士的气质。王赓武表示,他从不曾对自己的身份感到困惑。他说:“我始终明白,从文化上讲,我是一个华人,我对自己的传统文化感到自豪。”
获颁AO勋章的Jenny Kee是设计师和艺术家。她率先利用澳大利亚灌木的鲜艳色彩和设计,开创本地时装设计。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意大利和英国混血,Jenny笑称自己是混合体,但也是多元文化成就了自己。
还有1977年从香港移民澳大利亚的陈佩识(Arlene Chan),是西澳远近闻名的肿瘤学家。从医数十载,她已经治愈了10多名乳癌末期患者,为澳大利亚各地的绝症患者带来希望;获颁AM勋章的林文强(Chong Voon Lim)出生于马来西亚,成长于典型澳大利亚中产家庭,在父母的影响下,他也从小接触东方音乐,喜欢二胡和《黄河颂》;曾参与中国女子排球国家代表队教练的涂卫平,来澳前已在北京体育大学执教12年,他一伙投身体育的心在澳大利亚继续生长、发芽,义务推动伤残体育发展,并荣获OAM勋章;陈江熙(Jeffrey Kang-Hee Tan)来自马来西亚,1981年移民澳大利亚前还是一名厨艺初哥,来澳后才正式拿起获铲,随即便投身慈善事业,有“慈善大厨”之称;获颁OAM勋章的魏基成,祖籍广东潮州,是澳大利亚慈善家及实业家,1985年由香港移民澳大利亚后,创立ABC纸业公司并担任总裁。退下战线后,他全时间帮助贫困弱势人士。
至于最新出炉的2019年获奖名单,13人之中,李存信是着名华裔芭蕾舞蹈艺术家、现任昆省芭蕾舞团团长;成长於厨师世家的陈月意(Elizabeth Chong);在雪梨土生土长的华人医生唐美兴(Lizabeth Tong);墨尔本交响乐团(Melbourne Symphony Orchestra)董事会副主席李大伟(David Chong Li);从事国际教育服务而获颁AM勳衔的机械人专家卓龙星(Adrian David Cheok);纽省卧龙岗(Wollongong)大学超导与电子材料研究所特聘教授窦世学;西澳大学狮子眼科研究所(Lions Eye Institute)生理学和药理学主任眼科专家俞道义(Dao-Yi Yu);认为「工程师生涯可改变生活」的澳洲土生华人曹丽君(Marita Cheng);研发了提高建筑结构承载力学的「渐进结构优化法」,亦是谢亿民科技公司的创办人工程师谢亿民(Yi-Min Xie);来自吉林的西澳华文报章《澳大利亚时报》社长张野(Edward Ye Zhang);资深义工香港人潘邦镟(Richard Poon);「港产」牙医陈伟年(Richard Wainin Chan);墨尔本老义工李照然(Zhaoran Li)等。
纵观近年的获奖者,都有很多共同点:一是对社会有贡献;二是促进澳中交流;三是倡导多元文化包括中华传统文化。
笔者认为,上述三点已经构成澳洲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十分具正能量。
不过,目前看这样的颁奖有点曲高和寡,或与宣传力度有关,无法成为媒体及社交平台的讨论话题,颁奖后就很快成过眼云烟。好戏是不应该那么快落幕的。笔者认为,应该开展一系列活动,使之成为一项年度盛事,将其价值观广为传播,这样的颁奖更具指导意义。
(2019.6.10-女王诞辰 作者为华人时事评论家)